移植與嫁接

嫁接─中国的重大园艺发明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1850
文 / 一流人      2018-01-16

远在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嫁接技术,是农业科技上的重大发明。嫁接是不断实验的结果,绝对不是偶然的运气。

樱桃嫁接。将优良品种的枝条,嫁接到一般樱桃树上,Karelj摄。(丹麦文维基百科提供)

果树发生突变,有些结的果实特别好吃,或特别大。农民发现了这样的果树,就会留下它的种子,希望子代结的果实和亲代一样好吃,或一样大。如果播种后不如预期,农民还有一招,就是插枝,如果可以插活,所结的果实绝对可以「挂保证」,我们常吃的葡萄,就是用插枝繁殖的。

然而,有些果树不能插枝─根本就插不活;靠播种嘛,子代结的果实参差不齐,并不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几乎没什么价值。蔷薇科的苹果、梨、桃、李子、樱桃等就属于这一类。嫁接(接枝)技术还没发明前,这类果树如有一棵结的果实特别好吃,或特别大,那么就只有这一棵,无法衍生出很多棵,当然也就无法推广了。

远在公元前2000年前(距今四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嫁接技术,解决了这项园艺上的难题。农民一旦发现某一棵果树结的果实特别好吃,或特别大,就割下一小段枝条,接在另一棵的树枝(砧木)上。只要嫁接的枝条和「砧木」结为一体,「嫁」到砧木上的枝条就可以继续生长,结出和亲本一样好吃,或一样大的果实。嫁接还可用在亲缘相近的植物呢!例如苹果接在桃树上,或牡丹接在芍药上。

中国人发明的嫁接技术,早在公元前就传播到欧亚各地,广泛应用在果树、花卉等园艺作物上。苹果原产中亚和新疆天山一带,至今仍有野生种,相信也是借着中国传去的嫁接技术驯化的。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戴蒙在他的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里说:「这些果树(苹果等)得靠复杂的农业科技─嫁接,中国在农业起源不久,就发展出这项科技。」戴蒙认为,嫁接是不断实验的结果,绝对不是偶然的运气。

世界有三大果树原产地:南欧、华北和华南。起源华北的果树有桃、李、梨、杏、柿、枣、栗子等;起源华南的果树有柑橘、橙、柚、桂圆、荔枝、枇杷、猕猴桃(奇异果)等。中国在农业起源不久,就开始种植桃、李、梨、杏等蔷薇科果树,可见很早就掌握了嫁接技术。反过来说,或许桃、李、梨、杏等原产中国,中国人才发明了嫁接技术。个中因果已难以论断了。

南橘北枳

会对嫁接法有兴趣,是2016年拜访老同事时,同事介绍花园里新栽、盛开的茶花。怎么一下子就开得这么好?还是嫁接的,于是开始思考为何如此?

在探讨全球化展开的海外工厂时,海外工厂常被称为Transplant,这字真好,一语双关,既有移植,又有工厂的意思,我就把它当作移植工厂。移植花草树木,可以立刻造园、造景,移植器官可以救命,移植工厂可以迅速地接近顾客生产。我身在移植工厂27年,对此深有感受。

这会儿看到「嫁接」,有让我有了新的体认。27年间的移植工厂生涯,其实是一个软件嫁接的过程。移植是硬件的建设,是一时性的,母公司规划完成各项导入的设备、技术,派遣相关人员到现地安装、试营运后,移交给在地人操作、管理,我认为接下来的状况会有Bathtub curve的变化,如何缩短早期故障阶段,延长稳定状态阶段,甚至不出现损耗阶段,端视移植后,软件嫁接、维护保养是否得当。

遍观我所接触过的移植工厂,实际上是持续在进行着软件嫁接的过程。移植工厂有如在短期内可盛开的茶花,可以立刻生产出母公司的产品,但长期之后会如何呢?会发生「南橘北枳」的问题吗?

我想象移植工厂的硬件建设是移植,而知识、经验、文化的建立,则有如對本地人(砧木)的軟件(外來优良品種的枝條)嫁接,影响着移植工厂长期的发展。众所周知,器官移植有排斥现象,所以需要抗排斥药,移植工厂在不同的风土中当然也会有排斥、水土不服的问题,它的抗排斥药什么是呢?软件的嫁接未尝不是它的抗排斥药呢?长期来看,在软件嫁接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变数,其结果关系着移植工厂是否能够持续地成功。

当我这么想着的时候,我倒想看看花园中「移植+嫁接」的茶花,是否可以每年都健康地开花。上周老同事又捎来茶花开花的消息。正好给我验证的机会。比照一下兩年間的照片,应可看出「移植+嫁接」若要持续成功,不可仅恃母株先天的余荫,还得在现地持续地维护才行,否则即使「移植+嫁接」外来的优良品种,也会重蹈南橘北枳的覆辙。

注解

1 嫁接的特色是在本地經過馴化的品種,具有前大的根系,能夠供應充分的養分的「砧木」上,嫁接外來優良品種的「枝條」,兩者共生,互相發揮所長而互蒙其利。
分享至:         

如有反馈,请邮件联系我们:info@leanchina.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