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去理解精益管理的作答

敬爱的Gemba (现场)教练:
我曾多次参加精益研讨会,对精益管理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对各种不同的解释和观点也感到很困惑。能否给我一些建议帮助我去理解“精益”的真正内涵?

谢谢你提出这个有意思的问题。依旧记得我第一次被告知不能把丰田生产方式(通过消除浪费来改善质量、成本和交货周期的系统)和丰田的生产系统(丰田汽车公司现在运行的生产方式)混为一谈时也觉得很困惑。同样的,我觉得我们也要仔细地去区分精益思想(一种对于业务的新的思维方式,以及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这种思维方式)和广义上的“精益”,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用这个词来指代不同的事物,从丰田生产方式到老式的成本削减方式。回到你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么多错综复杂的理念和实践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呢?

“精益”一词最早出现在书籍《改变世界的机器》提出的“精益生产”这一术语中,它阐释了丰田汽车公司高级的管理方法,一种集合产品开发、生产运作、供应商以及客户关系等整个业务管理的方法。在此书中,精益生产描述了丰田汽车公司在二十世纪80年代的生产实践方法,与之前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很不一样。

作者詹姆斯·沃麦克和丹尼尔·琼斯六年之后写了《精益思想》一书。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作品,它描述了非汽车行业的公司如何应对丰田的挑战。它告诉我们一些像Art Byrne 和Pat Lancaster这样的先驱者如何拓展丰田生产方式TPS的应用范围,如何和丰田经验丰富的大师们(Senseis) 学习来转型自己的企业,以及从这些早期的试验中总结出的通用原则,即:1)价值,2)价值流,3)流动,4)拉动,和5)尽善尽美。

现在所说的精益思想还是基于20年之前书中提出的理念,增加了对前面四个步骤的理解,即价值,价值流,流动和拉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达到及时生产(JIT)这一条件。之后再用TPS这样关注于节拍时间、标准化作业、持续改善的精益活动来实现“尽善尽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阐述了实施精益的先决条件,以及精益开始于第五步,即追求完美。

很大程度上,这两本书定义了精益的范畴(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精益如此让人困惑):一方面,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实际应用方面,我们都在持续学习TPS 以及它在丰田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其他公司对于丰田公司带来的挑战也有相应的回应。例如,追溯到1994年,保时捷公司身陷困境,请了已退休的资深TPS专家Chihiro Nakao and Yoshiki Iwata来帮忙,通过应用《精益思想》中列举的精益转型方法让保时捷公司在模块化生产和工作内容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改进,之后也应用到了奥迪和大众汽车公司。20年之后,大众汽车超过丰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是丰田的利润普遍认为是大众的两倍之多,而且生产效率也更高。2015年,大众有60万名员工,共生产了1000万台车;而丰田是34万员工,生产了将近900万台车。
(http://www.nytimes.com/2015/09/25/business/international/problems-at-volkswagen-start-in-the-boardroom.html).

不能因为大众汽车最近的丑闻而否认他们汽车总体的质量,当然,在追求极致的同时也会难免有一些大的冒险,无论是在市场和技术上,如今看来,它们都会带来不确定的结果。丰田和大众的竞争很好地阐释了为什么公司很难判明了自己的方向:丰田这样继续发展TPS(丰田新全球架构)依旧精益吗?还是大众这样和丰田竞争中所做的努力才是真正的“精益”?

大野先生真正想表达什么?
那么,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让我们先从了解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建者最初的想法开始。我们可以非常有幸地从其中一位主要创始人大野耐一的三本著作中了解到,他在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想法。这三本书是《现场管理》、《丰田生产方式》和《Just-in-Time for Today and Tomorrow》,强烈推荐将这几本书作为初始阶段的必读之物。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丰田公司情况和我们现在的很不一样,因而也很容易会忽视大野先生所写的一些看似很古旧的方法,但这也正是精益思想的精髓所在。不要去关注已经理解的事情,要去挖掘和深究那些不理解的事情。起初创建丰田生产方式的工程师们,对业务有着不同的见解。但由于我们误以为自己已经很快地理解了他们的意思,导致我们一直在寻找,却遗漏了真正的内涵。因而过去20年,我常常去阅读大野先生的文字,反复问自己同一个问题:我真正理解了吗?

为了更好的理解大野先生的书,一些和他同时代的前辈最近几年写的书可以帮助我们回到当时的环境中,从而更容易去解开大野先生神秘的面纱。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些书有:Takehiko Harada的 《Management Lessons from Taiichi Ohno》,最近在McGraw-Hill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用老式的写作方式带你回到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汽车行业,但是加了很多当代眼光来看的见解。更重要的是,Harada先生让我感觉很亲切,他会在我的手稿复印件上分享一些用来检测我们是否真正理解精益内涵的标准,例如“改善是否让你离最终的目标更近一步了呢?”以及“改善是否让更多的决策权在创造价值的人手中,而不是那些整天在会议室开会的经理们那里?”等等。这是大野先生著作不可或缺的姐妹篇,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没有领会TPS内涵而感到不安,看到这本书会感觉好一些,也是它有趣的一点。我很有幸在台北见到了Harada先生以及丰田的精益大师Joe Lee (李兆华先生,Harada先生的徒弟),并和他们愉悦的交流和讨论。这是少有的TPS创始元老现在依旧健在的例子。

● Takahiro Fujimoto和Koichi Shimokawa的《Birth of Lean》,由精益企业研究院(LEI)出版。书里一系列的文章让我们对大野先生早期在丰田做的改变有较深入的了解;也阐述了丰田生产方式TPS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联系。更珍贵的是,书里记录了对丰田英二一次精彩的采访,他分享了自己对于建立以个人贡献者为主导的系统的独到见解,从员工建议到整体系统,例如TPS。

基础进阶
有了这些基础的理解后,我们可以接着去探究丰田公司是如何应用这些精益思想的,首推杰弗瑞·莱克教授所写的“丰田模式”系列书籍。从《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开始,到和加里·康维斯先生一起创作的《丰田模式(领导力篇)》,从深层次来诠释了精益领导力。另外,《丰田模式(实践手册篇)》也是必须推荐的,它详细地讲述了丰田是如何在短期之内在其位于美国的工厂建立丰田模式,多年之后这仍旧是在日本境外应用TPS的重要里程碑,这本实践手册很值得仔细阅读。

这几本书应该可以帮助你了解丰田是如何保持其卓越的运营方式,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对于其他公司的情况,詹姆斯和丹尼尔写的《精益思想》从本质上讲述了像Wiremold, Lantech, 和保时捷这些公司是如何应对丰田公司带来的挑战的。继《精益思想》之后,个人觉得亚特·伯恩的《精益的转变》也是很值得一读的,清楚地解释了如何应用和改善西方传统的管理理念来实现真正的精益转型。

关于精益“工具”的书有很多,工具在实施精益管理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没有读过《精益思想》和《精益的转变》,就很容易过多的关注“什么”和“怎么去做”,却忽视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尤其是《精益的转变》,解释了如何让生产现场的精益改善成果体现在整个公司的财务报表上,从而可以看到业绩的提高。这也是很多精益实践忽视和失败的地方。

还有就是我自己的书《金矿》,《金矿2:精益管理者的成长》和《金矿3:精益领导者的软实力》。我试着展示精益的旅程是怎么样的,也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前面列了很长的一个书单,希望有时间都可以一一去阅读。先去忘记原来在会议上看到的实际案例或者是你们公司的改善活动,我们需要先把基础打扎实,透彻地理解丰田汽车和精益管理密切的关系(丰田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里面的员工也不一定可以百分百的理解)。有些人不过是伪装在华丽的精益术语下的传统泰勒主义者;有些人真诚地在追逐“精益精神”和寻求不同的工作方式。还有一些人,尝试各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例如敏捷项目管理(Agile), 合弄制管理(Holacracy)等等。每个人都努力给自己贴上“精益”标贴,事实上,你的问题很有意义,人们是怎样形成他/她的认识的呢?

先有圣诞树,再有装饰
最终,同选择医生一样,也要问一样的问题:该相信谁?尤其是在没有内部消息,加上很多人在鼓吹他们知道“真正”的精益来源的情况下,到底应该相信谁?在这样迷茫的情况下,我有三个方法:
1. 离大野耐一的距离:这个人之间和大野先生隔的层数。例如说,我的老师的老师是一群和大野先生一起工作的工程师们,这样我和大野先生之间就隔了两层。这并不意味着我有更准确的理解,但是我有更真实的信息来源。
2. 在精益圈的声誉:尽管我知道这样很不尽人意,但是毕竟精益圈现在已经有20年了,里面的人也知道谁是谁,知道每个人的强项和弱项。因而加入精益圈无疑可以帮助到你。相反的,如果一个把自己描述得很好的专家,但不在精益圈内,没有同行之间的评价,就需要仔细考量一番。
3. 致力于理解什么是精益:我认识并且有幸接触过一起走过现场的精益思考者们仍旧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什么是精益?丰田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它是偏离了还是依旧遵循早期的TPS精神?我们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吗?一个坚持学习的人是值得倾听他的见解的,即使有时候你有不同的意见。

最后,简短地回答你的问题,要熟悉精益的世界,先从阅读经典书籍开始打基础。如同先要有圣诞树,才能往树上挂装饰品一样,之后你在培训教室,会议室和改善研讨会等地方听到遇到的时候,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内涵所在了。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你会感到很困惑,这恰恰也是精益领域博大精深的地方: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些形而上的书籍或者不切实际的案例,我们讨论的是整个精益书籍库和全世界和精益相关的案例(正如在LEI的精益分享Lean Post 和杂志《精益星球Planet Lean》所描绘的那样)。这是一个有20多年历史,并且还是持续增长壮大的领域。多样性造就进步。换个方面说,只有我们自己,才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精益方向。理解精益,这就要从回到阅读经典书籍开始。

Michael Ballé
迈克·伯乐
《金矿1》《金矿2》《金矿3》作者
分享至:         

如有反馈,请邮件联系我们:info@leanchina.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