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瑙河畔,作为中国的代表,我与洪郁修教授参加了“全球精益周”活动,在此期间我也参加了LGN董事会议,与全国精益同道们分享一下整个活动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几点。
1996年,James Womack与Daniel Jones写了《精益思想》一书,掀起各行各业学习精益管理的浪潮,消除浪费,用更少的资源为客户创造价值。1997年,James Womack在波士顿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精益企业研究院(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 LEI),致力于为了更好的明天,推动精益思想的传播。随后,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逐步成立分支机构,其中精益企业中国(Lean Enterprise China, LEC)由赵克强博士于2005年在上海成立,旨在在中国“促进精益思想传播,引领精益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分支机构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全球协作,美国精益企业研究院(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 LEI)发起成立了全球精益联盟(Lean Global Network, LGN)。LGN每年选择一个国家举办研讨会“LGN WEEK全球精益周”,今年全球26个国家机构的近50名代表齐聚匈牙利布达佩斯,探讨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怎样进一步践行使命,造福社会。

整个精益周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研究院分支在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地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多个国家提到了多家中国企业入驻当地之后的合作情况。LEC在20年里出版了50余本书,举办16届峰会,在制造业、服务业、医疗领域推动精益思想的传播,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获得全球与会者的好评。


2、精益与AI。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化、互联网+、AI,这些技术不断涌现,精益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以及如何与新技术的共存发展?我们可以一分为二来看这件事,一方面是在精益实践过程中加入AI,通过新技术提升问题的暴露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改善成果固化能力,另一方面在数字化、AI的实施过程中加入精益理念,有精益理念的加持,数字化、AI实施过程中能够提前减少浪费,帮助数字化、AI更好地落地。精益与AI到底什么关系?我认为,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角度来看,数字化、AI提升的是各生产要素的效能,属于生产力范畴,精益管理提升的是各生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力随着技术发展会不断地进步,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力(制约或促进)。
3、以精益转型框架(Lean Transformation Framework, LTF)推进企业精益转型。
4、精益农业。目前有8个国家的研究院在实践精益管理,在大型的农场里,养殖与种植领域实施精益管理,减少浪费,创造价值。以种植为例,虽然气候与政策无法控制,然而从流程的角度来看,“准备土壤等生产资料、种植、施肥、灌溉、收割、设备维护等”,种植的时候是否存在漏播种、重复播种,施肥、收割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情况,这都是典型的浪费,通过减少这些浪费就能直接提升产出效率。中国也是农业大国,如此大体量人口的食品供应,如果能够通过精益管理(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升10%效率,就是真正在践行我们的使命。
5、LGN今年推出新书《Managing on Purpose》。作者Mark Reich曾经在丰田汽车公司工作了23年,其中6年负责主导北美洲丰田汽车的方针管理。在过去的13年里,他作为LEI的资深精益教练帮助大量组织实践方针管理,这本书涵盖了他独特的经历与视角,既是一本实践指南,也是一本描绘未来企业领导者的实用工具的书。早在2016年,我们请澳大利亚丰田汽车的刘德敏Lucy老师来到LEC的峰会上开始分享其多年的经验“三位一体”的框架,并开始辅导部分企业实践方针管理、人才培养与日常管理体系的搭建,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为了与大家进一步分享这本书作者的思想与实践经验精华,我们计划翻译出版这本新书,敬请期待。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践行精益研究院的使命,造福社会?我们将继续坚持使命与愿景,通过精益思想帮助各类组织,在各个领域探索实践,期待未来与您继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