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精益转型的天时地利

一家企业在精益转型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公司却没有获得明显的收益,我发现要找出原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美国汽车零部件的巨头,德尔福(Delphi)公司。德尔福是精益企业研究院(LEI)的主要赞助商之一,并且在过去的八年里一直支持我们开发精益的理念,以及撰写书籍。但不幸的是,德尔福在2005年10月8日申请破产保护,目前公司正在重组。

我曾经访问过数十家德尔福在不同国家的工厂,是除了丰田以外最出色的精益生产工厂。德尔福聘请了最有经验的前丰田精益专家去努力地进行改革,并不断地追求改善,节省了数以亿计的运营成本。他们的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不良品率在百万件中保持个位数;应变客户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提高产能的投资减少了,库存也减少了。简而言之,德尔福运用了所有必要的方法来改变其生产系统,但这些努力还不够充分。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德尔福当时正处于从通用汽车(GM)独立(IPO)出来的过程中,他们陷入了员工福利和GM削减成本的双重压力。德尔福当时的最大的客户——GM,那时也挣扎于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当德尔福于1999年从GM独立出来时,大家的期望是该公司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过渡。德尔福继续按照GM在北美的标准支付员工的工资和退休金,同时不断开发新客户来分散市场(GM占了德尔福 90%的销售额 )。当那些比照GM薪资标准的员工退休后,新雇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将参照其他竞争对手的薪资水平。与此同时,GM还会对德尔福给予特别考虑,使其对德尔福削减价格的要求,与德尔福的能力相匹配。

之后的5年里,德尔福不断地通过精益改善提升生产效率,当越来越多高薪资的工人退休,原先构想的计划看来就要实现了。但不幸的是,当时汽油价格升高,GM的大型汽车SUV和商用车型滞销,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同时竞争对手们(比如丰田)又纷纷发布新车型,为GM其他的车型带来激烈的竞争。GM只能通过不断压低德尔福的价格以应对来自多方的压力,这导致德尔福巨大的亏损。(对于精益思想者来说,这是一个深具讽刺的故事。丰田试图击败GM,GM以不断打压德尔福作为回应;而德尔福正是丰田最忠实的学生。如果德尔福的主要客户不是GM,而是丰田,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尽管德尔福在精益生产的帮助下,在全球其他地区的业绩表现都不错,但最终还是决定申请破产保护来应对美国市场的亏损。
那么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了什么经验教训呢?那就是仅改善生产运营系统显然是不充分的,管理者必须迅速地采取行动,去处理成本过高的问题(比如员工工资福利和医疗费用等)。德尔福将会经历一系列的重组过程,破产法官将会决定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而不仅是公司高管、工会领袖或者客户。我愿意做一个预言,一旦理清了当年IPO所遭遇的问题,德尔福将会再度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配件供应商,因为精益基础已经铺设好了。

很多人认为德尔福未来成功的关键,是能否顺利地将当前在美国和西欧的工厂转移到低劳动成本的国家。这可能会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我要特别指出,这种解决方案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案例中是必要的,但永远不会是充分的。

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追逐廉价劳动力。如果德尔福将工厂搬到中国(参见5月9日发的“精益成本的计算——企业选址”),但仍然采用大批量生产的方式运营的话,当竞争对手采用同样的策略,也取得低廉的劳动成本时,德尔福将如何维持它的竞争优势?事实上,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精益转型上,那就是把精益的理念与方法运用到产品开发、运营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的整体价值流中,并辅以合理的劳动成本,在合适的地点,为特定的顾客提供服务。

这些成本应该是多少以及生产地点的选择等,都应该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确定。你可以用精益成本计算方法来找出合理的答案。我可以预测,合适的生产地点应该是距离顾客较近,而不一定是低成本地区。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在合适地点的精益流程,才是既必要又充分的。

2005年10月17日

【续闻】5年后,我再回顾对德尔福的期望,有一些已被证实,但有一些并没有实现。德尔福经历了4年北美汽车工业的巨变,包括GM和克莱斯勒破产,最近才从破产中重新崛起,目前德尔福已经开始盈利,并且拥有一个稳定的未来。然而破产导致德尔福出售或关闭了半数的工厂,剩下的生产基地大都不在美国或者加拿大地区。庆幸的是,破产之前所积累的精益经验,目前被更广泛而深远地运用于全球各地的生产运营系统中。
德尔福尽管在重组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他们仍然不断地努力,将不良品率从2005年的百万件中5.6件降到了2010年的2.7件,比六西格玛的百万件中3.4件的标准还要高。同时,德尔福的准时交货率在99%以上;即使在销售下降的情况下,库存周转也提高了10%;工人因工伤损失的工作日,从2005年的0.36降到了2010年的0.15。
德尔福申请破产保护之后,我听到很多读者说德尔福的失败印证了精益的失败。同样的反应也出现在几年后的丰田公司。其实,问题并不在精益概念上,许多企业在合适的环境下实施精益都获得很好的效益,即使德尔福也在不同的地区获得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德尔福遇到的真正困难是,它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遭遇了两个不同商业体系的碰撞。我们将在后面几篇文章里讨论。
分享至:         

如有反馈,请邮件联系我们:info@leanchina.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