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的高度,由我们自己决定!

作者:杨美玉 致理科技大学 企管系 副教授
全文字数:1134
阅读时间:4分钟

为顾客解决问题,是许多企业家的创业初衷。然而,随着公司逐渐扩大,制度规范与职能分工,促使大部分的员工愈来愈关注于完成眼前的工作,而忽略了持续探索如何满足顾客需求的创业初衷,进而使得企业的成长趋缓或甚至衰退。如何在组织成长的过程中,「标齐」员工与企业主的视线,以解决顾客问题为目标,是企业主与所有管理者的一大考验!

是谁杀了创业家精神?

随着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主管们越来越常埋首于解决部门内的专业问题以及跨部门的沟通协调问题。大家对于「问题」的看法,不再像以往一样,主管们越来越喜欢看到或听到「没有问题!」,而这种视而不见的态度,也让问题越来越不容易被发现,这正是企业内部创业家精神逐渐流失的主因!

另一个原因是管理者采用「控制」的管理模式。「聪明的中阶主管」知道上级不喜欢「问题」,他们会让主管们看不到问题,或在不小心出现问题时,用最迅速的方式消灭问题。这种控制的管理模式,看似「高效」地解决了问题,但也同时发送给员工一个「不必探究或思考问题主因」的讯号,剥夺了员工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人员变得被动,管理逐渐僵化!

本书透过真实的故事让读者看到,部门的功能目标与职能本位如何障敝组织目标,以及如何藉由实践精益系统的方法,洞察企业的问题所在,进而改变企业主与主管们对于「问题」的态度,促使员工主动探索问题,发挥每一位员工解决问题的潜力,把逐渐流失的创业家精神找回来。

问题,正是发挥员工潜力的素材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内在动机的满足是成就感与幸福感的来源。人们基本的内在动机包括:归属——希望被接纳;胜任——具有高的自我效能感;自主——具有主动掌控的意义感。能够响应人性基本需求的职场,正是实践精益管理的重要支柱。

本书在精益导师的指引下,企业主领悟到企业必须为员工的学习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透过主管带领员工一起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思考问题、改善问题,部属的能力就在过程中提升,同时也组建了团队信任与人员的归属感,让「问题」成为锻炼员工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素材,营造一个容错的安全环境,透过实践、肯定与认同,鼓舞全员持续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透过精益管理的理念与手法,让每个人都能「看到问题」,培养员工响应顾客需求的能力,同时满足了顾客与员工的需要,企业自然能避开成长曲线所必经的衰退阶段,进而能翻转进入第二成长曲线。

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成长

一位实践精益管理的企业家二代曾说:「千万不要制造库存,但一定要为员工储备能力!」这是企业主对于精益管理的真实领悟。企业主的高度,决定了员工的高度,进而能校正员工的视线,一起看见「为顾客解决问题」的目标(标齐)!

本书的作者提到,可以从员工是否自愿参与改善来检视精益管理系统是否成功。当每位员工每天都主动投入改善,这股力量将会积沙成塔,企业又怎么可能不成功?本书藉由企业主与精益导师的对话与反思,描述企业扩张的过程中,如何维持初创业时的灵动,透过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态度,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迎向员工有高度工作动机、企业有良好获利、顾客更加满意的三赢局面。不论读者的企业规模大小,相信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分享至:         

如有反馈,请邮件联系我们:info@leanchina.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