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完成的「第二次工业转型」

刊头的这张照片是9月11日那周,在荷兰参与Lean Global Network(缘起于美国的LEI,英国的LEA的各国推进Lean的联合组织)年会的各国的代表。我认识的人约有一半,感慨之一是1990年代以《改变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 the World》为滥觞,在各国鼓吹精益的前辈们,有一半已经隐身幕后,感慨之二是1900年开始,亨利・福特、阿尔费雷德・斯隆所完成的,由「手艺生产」转变为「大批量生产」的「第ㄧ次工业转型」,在50年后的1950到现在的70年间,进行了丰田汽车所发起的由「大批量生产」转变为「精益生产」的「第二次工业转型¹」则尚未完成,得由年轻人来接棒了。

6月底拜访了1985年曾参加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研究计划IMVP」的王弓教授,谈起1990年为IMVP总结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书中对未来的许多论点大都正确,且部分现在仍重复地发生而有颇多感慨。于是再翻出各种版本,重新复习。以下几个论点是我的学习。

1900年以前的手艺生产:

由技艺熟练的工匠使用构造简单但功能灵巧的工具,来制造顾客所订制之东西,一次只做一件。以当今而言,诸如订作之家具、装饰艺术品、或高级跑车之类的东西。

1900年以后的大(批)量生产:

是由具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员设计产品(与制造方法),而可经由不熟练或半熟练的工人使用只能适用于单一功能之昂贵的机器(或分工的生产线)从事生产。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特征是由机器(或分工的生产线)制造出非常大量的标准化产品。因机器设备(或分工的生产线)成本昂贵,不能容忍生产中断,因此厂商就得准备多余之原物料、多余之人员,和多余之空间,以期确保生产的顺利。又,若为生产新产品而去换线则成本更高昂,故尽量保持继续生产标准化产品,不改变设计,愈久愈好。结果,顾客固然能以低廉价格购得,但多样化之选择却被牺牲了。而且大多数在生产线的工人,都会觉得工作单调呆板的令人沮丧。

大(批)量生产²的定义:

1926年接近年末,当红河综合工厂(massive Rouge complex)差不多全部完成之际,福特为《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文章中他对他的这一新概念起了一个一直沿用至今的名字——「大(批)量生产方式,mass production」。1926年A型车出现之前,福特只生产T型车,并没有种类的问题。将其称为「大量生产」也无可厚非。

通用的斯隆以新的策略超越了福特。为了满足通用汽车所设定之广大顾客层的需求,斯隆发展出一个由五种不同车型所组成的产品群,从便宜到昂贵逐渐提升,从雪佛兰到凯迪拉克。斯隆认为如此可以满足各顾客层之潜在顾客,在一生中不同收入水平之不同需要。

斯隆后来将福特首创的「大量生产」制度作了完整的发展。今天世人所称之「大(批)量生产」方式,系指斯隆所完成的系统而言。

1990年代精益生产的结果:

事实上,丰田由于具备了应变能力十足的生产系统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能力,所以能够供应价廉物美而合乎消费者喜好的多样化产品。1990年,丰田汽车对全球顾客所提供的产品种类和通用汽车一样多,但是丰田的企业规模却只有通用汽车的一半。大批量生产型的汽车公司要改变生产工程及车型,必须耗用相当多的时间与费用,但是在丰田这样杰出的精益生产型企业,它只需耗费通用汽车的一半的时间和费用。换言之,丰田能够以同额的预算开发出为数两倍的车种。

大野耐一对精益转型源流的「丰田生产方式」的解释:

参照下图,大野耐一将「大批量生产方式」形容为团子串生产方式,相对于它的是TPS前提条件,根据顾客的需求速度的「平准化生产」。如此一来大家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自己是处于何种型态。大野耐一认为:

团子串 vs. 单件流:

「丰田生产方式」一直在钻研的,就是在探讨即使少量,也能作到与一次制造一百件的大批量生产相同的单位成本,或甚至更低成本的方法,例如众所周知的快速换模或换款。因此,凡事都应该尝试一下颠覆常识的作法。以常识作为出发点是激发不出创新力的。大野耐一用「脱常识」的说法,即是跨出既有常识的籓篱来思考的意思。所以,他反对「团子串」的批量生产方式,认为「能一个一个确实地做好良品,才是最没有浪费的做法。」总之,一次只作一个,并直接用手传递给后工程,不会产生搬运的浪费,也用不着大型机器了。

回到刚才「数大即是美」的话题,社会上还是存在「大舰巨炮主义」的意识形态,认为集中起来一次作会比较便宜省事,所以要更大、高速化的机械,只要一台就可万事搞定。这就是大批量生产的思维,我是期期以为不可的。我们称这种做法叫「生产团子串」(把多个一样的团子串在一起),用这种方法来制造东西是不可以的。


现在苦于「订单不足,供过于求」的危机,正是精益转型的好时机!

许多可对治现在的危机,并为未来奠定基础的处方,请参考《改变世界的机器》。


注1:这种对转型分类的方法,不同于「工业4.0」等对「第x次工业革命」分类的方法。
注2:于是出现了「多种类+大量」,但因当时是处于供不应求的时代,所以即使是多种类,但仍以「大量」的形式来营运。结果就成为「大批量生产,同种类大量地生产(后文,大野耐一所称的「团子串」生产)」。所以现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大批量生产」才名符其实。

 

分享至:         

如有反馈,请邮件联系我们:info@leanchina.net.cn